信息来源: 作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20-12-16 17:17
1、供暖的区域现状与历史局限
中国的集中供暖制度始于20世纪的50年代,参照当时苏联的模式,初步建立了建筑供暖体系,将年累计日均气温不高于5℃的日数达到90天的地区界定为集中供暖地区,基本与秦岭-淮河线相吻合,主要包括华北、东北、西北等地区。
近几年,极端气候天数逐年增加,冰雪南移趋势明显,冬天长江流域的最低气温已经达到零下。且南方地区雨水偏多,冬季湿度较大,对体感温度影响很大,南方供暖日益成为改善居住舒适度、实现美好生活的刚性需求。
相关数据显示,2019年家用供暖需求更为强劲,采暖设备销量同比增长430%,而销量增长的"主力军"正是上海、南京、武汉等经济强市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,在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舒适度的内需驱动下,南方供暖市场初见雏形。
2、南方供暖因地制宜,多样灵活特点突出
南方供暖必要性已成共识,但具体实施过程中,简单照搬北方集中式供暖方式是不可行的。如将北方模式照搬到南方,将大幅增加能源消耗总量和排放总量。而且南方地区的城市集中供暖基础设施基本为零,全面建立起取暖管道、供暖泵房等基础设施,投资巨大。
从现实条件与实际发展来看,南方供暖应因地制宜、按需供暖。
根据用户承受能力与需求特点,对用户进行更精细分类,因类施策。
分散式与集中式供暖相集合,注重发挥分布式供暖灵活多样的特点。
根据当地条件,选择合适的技术类型。
目前南北供暖界限越来越模糊,供暖需求也逐渐加大。不管是工程供暖还是家居供暖,智能高效的碳晶地暖供暖符合了人体舒适和健康的需求,赢得人们的青睐,继“煤改电”之后,也将为我国南方后续的采暖改造提供新思路。
上一篇: 地暖的日常使用注意事项分析
下一篇: 电地暖的“四好”标准是什么?